跷跷板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跷跷板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海都深读五个泉州老百姓期待哪些好康

发布时间:2021-01-20 03:40:06 阅读: 来源:跷跷板厂家

海都深读 第七十一期

十三五,创!

“五个泉州”,老百姓期待哪些好康

清晨6点30分,泉州湾方向旭日升起,满天云彩扮靓东亚文化之都

闽南网12月22日讯 “十二五”即将完美收官,“十三五”扬帆在即。

回首过去五年,辉煌的篇章令人自豪:泉州的钱袋子涨了——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100亿元,保持全省首位;泉州的头衔、品牌多了——成为金改试验区、东亚文化之都、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城市,举办了世界闽南文化节、海丝国际艺术节、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

展望未来,光明的新篇亟待开启。11月26日,泉州市委召开十一届十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制定泉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要打造“创新、智造、海丝、美丽、幸福”的现代化泉州。

对这“五个泉州”,泉州市委书记郑新聪这样论述:一要建设创新泉州,抓好体制环境再造、城市载体规划、人才强市战略、综合创新平台建设;二要建设智造泉州,推动制造业高端延伸,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扩量,促进网络经济“由虚变实”,开启智慧城市新生活;三要建设海丝泉州,实施泉州港复兴计划,推进“大泉州”开发建设,壮大文化支柱产业,鼓励合适产能“走出去”;四要建设美丽泉州,合力构建生态共同体,铁腕重拳治理污染,推进生态环保工程,发展绿色生产力,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五要建设幸福泉州,打赢脱贫攻坚战,补齐社会民生短板,加强城市文明建设,打造更多宜居宜业城市品牌,真正实现发展成果人民共享。

围绕“五个泉州”,本期海都深读,邀请市民、企业家和泉州相关部门权威人士,多视角解读,畅想泉州未来。

未来的五年,将是奋进的五年,不平凡的五年,是泉州人“创”出来的五年。

创,是创造,是创新,是拼搏。创,是一种泉州精神!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五个泉州”指引下,在泉州人“创”的精神带领下,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将朝着更美丽、更幸福的现代城市一步步迈进!

“十三五”,创起来!

图解泉州

未来5年泉州生机勃勃

未来5年泉州生机勃勃

城市扩容,经济转型,生态提升,人民幸福……5年一跨度,5年一目标。5年一规划,5年一巨变。未来5年,泉州将越来越美好。

泉州“十三五”规划,明确了未来5年发展建设的六个目标和十项主要任务。这一切,都与850万泉州人息息相关。

六大目标

经济

总量保持全省首位,提前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力争地区生产总值超9000亿元、年增8.5%左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10万元。第三产业比重约占40%,轻重工业比例达58∶4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6%。

城乡

“一湾两翼三带”格局进一步优化,全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的地位更加凸显;城乡一体化发展迈上新台阶,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8.5%,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

创新创业

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逐步迈进创新型城市行列。

改革开放

“晋江经验”和“泉州模式”进一步创新发展,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全面提高,泉台经贸合作、文化交流更加密切。

民生

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就业、教育、文化、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

生态

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基本建成,各项环保指标控制在省下达的指标内,土地、水等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

十项任务

全力打造产业升级版

“中国制造2025”样板城市,大旅游、大健康、大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大发展,特色现代农业,“互联网+”行动计划,海洋经济强市,建筑业做大做强。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企业全方位创新,人才强市战略,争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扶持发展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等。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做大做强环湾型中心城市,“古城清源”龙头带动,“两江”整治提升与开发,新型城镇化“五种模式”,深化产城融合,美丽乡村,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致力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

汇聚泉州力量,海丝十大行动计划,海丝产业园,海丝国际枢纽港,以祖地、宗亲文化为纽带全面推动泉台融合。

着力补齐社会民生短板

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教育优先、试点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下力气提升民众健康保障水平,推动医疗改革,全面实施“二孩”,促进体育消费,多元就业提高收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食品安全等。

提升文化之都软实力

全国文明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实施文化产业倍增计划,开展传媒企业管理股改革试点,古城文化复兴计划、古港转型升级行动,“记得住乡愁”历史文化街区村镇,推动“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史迹”和闽台两地闽南红砖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打造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枢纽。

打好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战

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改革,国资国企改革,土地、技术等要素市场建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建立军地企业对接机制。

完善现代基础设施

泉州港复兴计划,兴泉铁路,福厦客专,厦沙、泉厦漳城市联盟等高速,城市轨道、现代有轨电车、城市快速交通,推行城市地下管道综合走廊模式,“七库连通”、白濑水利枢纽工程,“智慧城市”“宽带中国”。

建设美丽泉州

划定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保护红线,全民节能行动计划,深化两江等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环境网格化监管,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全面推进依法治市

加强地方立法工作,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加强执法过错追究,推进权力公开,健全行政机关依法出庭应诉,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七五”普法,实施社区减负增效专项行动。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显示全文

创新泉州

“IT男”的时尚梦工厂

邓生明(右)在制衣车间检查样品

创新并不都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事实上,任何改变都不是一蹴而就,是持续性的无数的小创新凝聚成的大创新。正是无数泉州企业共同推动的小创新,才能最终实现产业的大创新。

——恒安集团CEO许连捷

五年巨变

纺织企业大转型 从满足客户到直面消费者

泉州知名纺织企业海天科技材料有限公司,70后“IT男”邓生明正带领60多人的团队,搭建一座纺织服装行业的“时尚梦工厂”。他希望传统纺织企业不再只是躲在幕后的供应商,而是能够与消费者直接对接。

站在展厅内,泉州海天科技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邓生明,兴奋地向记者展示“时尚梦工厂”的规划图。要不是这几年鞋服行业所面临的巨大变化,这位44岁的“IT男”只需要坐在电脑前开发软件。如今,他所思考的已经上升到公司战略层面,他和团队已经成为公司创新转型的核心。

2013年,传统的鞋服产业和市场环境突然发生巨变,庞大的库存压垮了许多鞋服企业,身处供应链的纺织企业也未能幸免。“传统生产方式是预测式生产,明年什么比较好销,客户开订货会、下单,我们就开始计划生产,投放市场,可能市场不喜欢,形成库存积压。”邓生明说,供应链企业对市场、消费者完全不了解,产生巨大风险。

此时,海天开始反思自己的定位,决定向终端消费市场更进一步,在“快速反应”平台的基础上,延伸出“织布、染布、成衣的智能制造平台”“整合上下游产业链的产业云平台”及“D2C营销的设计师平台”三大主线,并扩充为六大平台。2015年,承载这些规划的“时尚梦工厂”正式出炉,建立了完整的运营体系和框架。

根据新的平台,海天开始探索按照市场情况安排订单,比如把客户的订单划分为“市场已经缺货需要马上补单的”“库存很少、需要快速补货”及普通订单等品类。制度虽然推行下去,工人却依然按照以往的方式生产。这个问题,最终通过改革绩效考核来化解:不同品类的订单,单价并不同,急缺的订单单价更高,工人也就乐意按制度生产。

“根据市场、消费者情况,少量投放市场试销,这里有个试错的过程,好销的快速供应快速补货,不好销的赶紧更换款式投放市场。”邓生明认为,未来鞋服产业需要借助信息化,但是这只是一个工具,关键仍然是要抓住真正的市场需求点。

畅想未来

掌握用户才是关键 期待政府牵头整合

作为泉州纺织行业的一名“老兵”,福建省纺织行业协会会长、泉州市科技创新联合会会长、泉州海天科技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启明见证了泉州纺织产业从诞生、发展到如今的困境。“时尚梦工厂就是我们的5年规划,5年内应该能够真正实现。”王启明直言。

在纺织领域打拼这么多年,王启明深知如今泉州纺织服装产业的真正痛点在哪里。“以前是推式生产,品牌企业开订货会、下单,我们来生产,现在要转变成拉式生产方式。我们也要对接终端消费者。”王启明说,“以前我们做面料像是挤在中间,很低端,不去了解用户就跟瞎子一样。我们平时拼命赶货,最后企业不行了,你基本是拿不到货款的。以前这样可以生存,但是以后不直接参与了解用户肯定不行。就算你不直接服务他,但是你很清楚客户什么东西好卖、卖到哪里,你开发的东西针对性就更强。消费端的资讯共享很重要。”

对于纺织行业的未来,王启明认为,不管做什么、卖什么产品,掌握用户才是最关键。未来,很多东西都需要跨界,以后开什么店不重要,为哪个人群服务很重要,用户才是最重要的,产品要跟进需要去搭配。OTO的店是服务的门店,不是卖东西的场所。

然而,这种转变仍然需要一个艰难而缓慢的过程。当海天要接触消费者实现定制时,则必须面对从未接触过的终端消费市场的运营。产业链的转型升级,需要企业与企业之间协作,才能真正实现信息交流和互动沟通。

“行业之间,以前是客户的协作,以后就没有客户了,都要团结起来,为用户、消费者服务。我们都不是消费者。以后我们和品牌商不是客户关系,是伙伴关系。转观念很容易,要执行就不那么容易。”王启明希望,能够有行业协会或政府部门共同来推动这场资源整合和转型升级。

点睛解读

创新是核心 人才是关键

《建议》发布后,不少人对“创新泉州”和“智造泉州”有疑问:这是一回事吗?对此,《建议》的主要参与者,泉州市委副秘书长、政策研究室主任刘曙庆解释,二者确有交叉,但这是“大创新”的概念,创新贯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是一切工作的核心要素,成为改革发展的“第一动力”。

《建议》对产业经济、制度建设、平台载体、环境构建等方面都提出了创新要求,最应抓住哪一点?“人才是核心的核心,是关键,把队伍打造好了,创新才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刘曙庆分析,这些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但这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未来要重点解决“引得进来、留得下来、创得出来”,不仅是薪酬高低的问题,更要关注人居环境、创新空间、创业孵化等大氛围的营造,软件、硬件都要跟上,全要素提升,“栽下梧桐木,引得凤凰来”。

千家科技型企业兴起

从2012年开始,泉州市委、市政府整合设立扶持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和产业集群发展专项资金,围绕产业关键技术攻关、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实施科技重大项目。

“未来,政府将更倾向于鼓励企业自主研发,以市场为导向,推进自主创新载体。”泉州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预计泉州市到2016年年底,各地均有1个市级以上的研究院所、公共技术研发平台,1个以上为平台服务的加工制造中心。而到2020年,国家、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行业技术开发中心、重点实验室预计将达到150家。

据透露,预计到2020年,泉州市将拥有省科技型企业1000家、高新技术企业40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1000家,实现科技型企业群体规模、创新能力、产品水平、品牌影响等新的提升和飞跃。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显示全文

智造泉州

鞋业“门外汉”变身记

高效率的智能机器不需要太多的工人

现在东南亚的鞋服产业也在兴起,单靠一家企业肯定不行。接下来智能鞋机行业要做的就是抱团发展、资源整合,在技术研发、市场开拓上共同发力,发挥泉州鞋机的优势,做大做强泉州鞋机行业。

——本佳(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洪志坚

五年巨变

1个工人操控10台机器

1天可生产300多双鞋面

在泉州市飞艺鞋材制造有限公司的车间里,24岁的工人小陈熟练地操控着眼前的10台机器。紧跟着“唰唰”的机器声,一双双靓丽的鞋面,就从机器里滚落出来。

满打满算,一台机器每天可生产60~70双鞋面,每台机器每天2个工人轮换,1个工人每天可产出30多双鞋面,小陈控制的10台机器一天就可以生产300多双,这让他每月收入达到了4000多元。

飞艺生产的鞋面,就是今年在运动鞋领域最火的“飞织鞋”,也是今年的一大爆款。生产飞织鞋面的机器,原本是用于生产毛衣的,经过改良后成为了鞋面机。一台机器就能搞定最为繁琐的鞋面生产,即便是在制鞋业奋斗一辈子的人,也很难想象。在此之前,小陈对制鞋并不了解,甚至连缝纫机都没摸过。

不止工人如此,泉州市飞艺鞋材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文水,做了近20年汽配生意,也是1年前才进入制鞋这个行当。当他接触到飞织鞋后,敏锐的商业嗅觉告诉他,这将是一个颠覆行业的商机。他毅然加入了“二次创业”的大军,切入飞织鞋的鞋面生产。

短短1年时间,他就获得了许多品牌鞋企的订单,每天能生产鞋面1.2万双。这除了他敏锐的商业嗅觉外,更关键的是得益于泉州的智能鞋机,让他这个对鞋材一窍不通的“门外汉”,也能迅速融入泉州制鞋行业,收获人生的第二桶金。

对于新入行者,高昂的机械设备成为了摆在眼前的一座大山。所幸,他当时购买的设备来自泉州企业——南星工业机械有限公司。作为泉州“数控一代”的示范企业,南星生产的“野马”一体鞋面机享受政府补贴。黄文水前期购进了100台鞋机,当年就补助了100万元,这大大降低了他的创业成本。而且,“野马”一体鞋面采用全自动、数控的生产模式,操作工人只需要经过简单培训就能上岗,实现“傻瓜式”生产。

未来畅想

期待鞋机产业

抱团发展整合资源

不仅是最新的鞋面机,在泉州鞋机领域,以自动化、智能、环保等为主题的鞋机早已推入市场。泉州拥有完整的制鞋机械产业链,从鞋底、鞋带、网布、缝纫,几乎每道制鞋工序,都能在泉州找到相应的鞋机厂家。来自有关部门的统计数字显示,2013年泉州全市纺织制鞋机械产业实现产值34.8亿元。

福建省鞋机商会会长、本佳(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洪志坚认为,泉州鞋机行业的水平已经远超许多国家。“以前是我们学习台湾鞋机,台湾鞋机再学习日韩、欧美,现在我们和欧美直接技术对接,在研发上合作互补。”洪志坚说,去年,欧洲老牌缝纫机品牌GLOBAL公司入股本佳工厂,直接带来了最前沿的研发和技术。

近期,福建省鞋机商会也在酝酿换届,作为筹备组的牵头人,洪志坚希望能借助这个机会实现鞋机行业的资源整合、抱团发展。“现在东南亚的鞋服产业也在兴起,单靠一家企业肯定不行。”洪志坚认为,接下来鞋机行业要做的就是抱团发展、资源整合,在技术研发、市场开拓上共同发力,发挥泉州鞋机的优势,做大做强泉州鞋机行业。

点睛解读

制造业是“命根子”

要加速智能化

“第二产业是泉州经济的支撑,是‘命根子’,制造业大盘不仅不能动摇,还要加速转型升级。”刘曙庆说,“智造”关键是用发展理念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在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基础上实现智能化、服务化。

“没有制造业的泉州,就不能称为泉州!”刘曙庆分析,泉州制造业的特征和优势十分明显,而且中央还给了泉州很好的突破抓手,例如“中国制造2025”唯一样本城市。

智造泉州怎么发力?主要是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产业本身,泉州本来就具有千亿产值的装备制造产业基础,要加入更多的智能设计元素,研发更多服务本地相关产业的先进设备,加快向高端延伸和跨界融合;二是抓好主导产业的“母机”,例如制鞋机、针织机、抛光机等,把成套设备和生产系统进行智能改造,大规模“机器换工”;三是加快服务产业化和制造服务化,以“大旅游、大物流、大健康”为突破,推动服务业与一、二产业深度融合。同时,要牢牢抓住“互联网+”,向上融合第一产业,向下延伸第三产业,“网括”一、二、三产业,不断激发新动力,拓展新空间,释放新红利。

政府建设泉州云制造平台

让市场做主导

在十二五规划的收尾之年,泉州市经信委也做出了对十三五规划的重点:十年分两阶段实现泉州市智能制造2025。

泉州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锁定的目标是,预计到2020年,全市60%的规上制造企业实现自动化、数字化制造;重点规上离散制造业中每万名产业工人中机器人拥有量达到100台,关键装备数控化率达到80%;在纺织机械、数控装备、行业专用机器人等领域开发出10项数字化智能产品;在制造业全面普及网络化和信息化管理应用;建成30个数字化制造车间/企业、10个智能制造车间/企业和1~2个国内有影响力的智能化制造基地。

为达到预定的目标,目前泉州市还建设了“泉州制造2025”展示中心,组织了近40个示范产品入驻展示,接待来自省内外的上千家企业、院校对接,发挥推广效果。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泉州市还提出了三个“一千”,即到2020年完成一千台工业机器人的推广应用、完成一千台3C高速数控钻攻中心的研发生产、完成一千套“数控一代”装备的应用示范。

“泉州市政府还将建设泉州云制造平台,为企业提供安全可靠与优质廉价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泉州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云制造平台的建设已被正式列入了《泉州制造2025》规划当中。“政府部门在十三五规划中将更倾向于朝服务平台转变,让市场做主导,企业为主体去推进。”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显示全文

海丝泉州

六旬老总柬埔寨二次创业

海丝艺术公园夜景迷人(资料图) 陈明星 摄

“泉州人有传统的海丝情结,我们正在走着祖辈走过的路。”

——泉州峰亿集团董事长潘胜泉

五年巨变

走向祖辈走过的路

把工厂搬到柬埔寨

泉州市文管所文博研究员黄真真,时常为各姓氏宗亲寻根谒祖、文物修缮牵线搭桥,上周三下午的拜访,正好就遇到泉州顾氏后人前来咨询。

昔日,大海潮起潮落,将敢于拼搏的泉州人送向海的另一头。如今,相同的血缘、神缘,让越来越多的游子回到祖辈的故土寻根。

黄真真说,前后算起来,她帮助过十几个姓氏寻根交流,搜集并捐赠的族谱有数十本。四五年前,一次黄氏宗亲在泉州开元寺举行纪念先祖黄守恭的仪式。从越南来的黄氏家属林女士透露,自己的父亲早年从闽南一带出国,但已经忘记家乡确切的所在地,曾经到厦门寻找无果。黄真真听后,马上联系泉州的林氏宗亲,打听到林女士所说的地名属于南安,只是现在不再使用这个名字,林氏宗亲也在当地族谱中查阅到与林女士父亲对应的信息。

得知这一消息后,林女士非常激动,表示回头要将父亲的照片冲洗回国,放在祖厝内完成老人的心愿。黄真真说,类似为宗亲们搭台牵线的故事,这几年下来还真不少,相同的血缘和神缘,让回归的乡亲们倍感温暖,将来彼此交流也就有了更多的可能,这也是她所期待的。

泉州与省内、海外宗亲的交流愈加频繁,正是延续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借助海上丝绸之路的力量,泉州也努力在延续历史中创造历史。

“泉州人有传统的海丝情结,我们正在走着祖辈走过的路。”泉州峰亿集团以轻纺制造为主,2011年6月,62岁的集团董事长潘胜泉已经征战商海40多年,他没有像别人一样选择退居二线,而是到柬埔寨“二次创业”。

这条运送纺织品的航道,属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也曾是过去泉州人前往柬埔寨谋生、经商的必经之路。短短几年,潘胜泉就成为泉州重走海丝路上的“领头羊”,柬埔寨的西哈努克港有便捷的海运优势,再加上当地华侨众多,早年就拥有纺织服装产业的基础,他把工厂搬到柬埔寨,将日常产自泉州的纺织品材料、五金、纽扣等原料配件运往柬埔寨“组装”,赢得的收入却全部在泉州纳税。

如今,更多泉商的投资身影,像潘胜泉一样,在这条路上奔波,通过投资东南亚各国,把更多的“泉州造”输向世界。今年亚艺节,海陆丝绸之路城市联盟工商理事会成立,这一平台汇聚海陆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工商业界的力量,也让续写属于泉州新的海丝传奇,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畅想未来

保护利用好海丝遗迹

让泉州的客人可以追忆历史

近年来,泉州获评“东亚文化之都”,举办世界闽南文化节、亚洲艺术节和海丝国际艺术节,每到盛会时宾朋满座。

泉州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出宝阳说,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史迹文化价值是独特的,具有代表性,世界各地的大使和专家学者来到泉州,都必然会到这些遗迹走一走,认可先人们留给泉州丰富的文化遗产。人们来到洛阳桥、安平桥畔,面对波光粼粼的水面,凭栏远眺,可以遥想桥梁当年的雄伟。在南门天后宫、诗山凤山寺等神明面前,庙宇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为泉州海丝增色。因此,保护利用好这些海丝遗迹,让走进泉州的人们可以追忆历史。

“我们要把这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好,并且在此基础上发展繁荣21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概念。”出宝阳说,“文化”的概念非常庞大,现在还包括建设一系列的文化基础设施,比如公共文化中心、国际文化交流展示中心等,同时建设港口、道路、桥梁,也是为新的海丝文化建设提升硬件设施。

点睛解读

依赖泉州的巨大“朋友圈”

政府搭台民间唱戏合作共赢

海丝,是一个文化概念,更是一个经贸概念。“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泉州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发展潜能,需要在更大范围、更高层面进行释放。”泉州市委副秘书长、政策研究室主任刘曙庆认为,作为一个有着优良海丝基因的港口城市,需要大进大出、优进优出的对外开放。

泉州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点,也是中华文明走向世界的重要出发站,是沿线各国多元文化交汇交融之地。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下,福建省是核心区,泉州着力打造“先行区”,“这也意味着,泉州要主动延续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精神,大胆创新,先行先试;泉州也主动握紧‘一带一路’的机遇,启动早、动作快、节奏紧,具备很好的‘先行区’建设条件和基础”。刘曙庆说,要如何将优势转化为资源,努力在延续历史中创造历史,下一个五年是最好的风口期。

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被称为“海丝五通”,很全面也很具有操作性。“很多思路举措,泉州积极走在前面,主要体现为‘十大行动计划’,重点是汇聚‘海上丝路’泉州力量。”他说,海内外泉州人约3000万,包括本地7万多家的民营企业,遍布“海上丝路”沿线的8000多家泉籍社团,遍布全国各地的200多家泉籍异地商会,除此之外还有泉州的友城,以及海内外泉州人的网络,都将汇集成一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生力军。联合国海陆丝绸之路城市联盟工商理事会落户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也永久落户泉州,搭起泉州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及城市的新桥梁。因此,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建设,依赖于泉州的巨大“朋友圈”,政府搭台,民间唱戏,共同参与,合作共赢。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显示全文

美丽泉州

洛阳江飞来没见过的鸟

泉州的大投入整治之下,湿地环境正越来越好,过冬的鸟儿越来越多了(资料图)

“跟5年前相比,现在常住在这里的海鸟变少,但过冬的变多;这些年实验的红树林新种法,跳跳鱼也出现了。”

——丰泽区城东街道前头社区居民蔡开发

五年巨变

滩涂边“土专家”的发现:

过冬的鸟儿越来越多了

老蔡,全名蔡开发,住在丰泽区城东街道前头社区,从小生长在海边。

对老蔡来说,过去5年,最大的变化就是2011年丰海路城东段通车,这条宽阔大路打开对外的交通,大路内侧的高楼拔地而起,很多渔民洗脚上岸。

随着沿江开发的推进,很多像老蔡这样的原住渔民只好转行,但有失必有得,沿江的交通便利了,小区和商场迅速崛起,基础设施和环境卫生也就跟着上来,“从收入看,以前都是自己一栋房子,一般不会分租,拆迁安置以后,有了好多套,自己留一两套,其他的出租”。不仅如此,去年秋天,他的孙女进了城东的首所公办幼儿园——丰泽区第五中心幼儿园。老蔡说,幼儿园的条件确实好,附近还有海峡体育中心、泉州一院城东分院等,运动看病都方便多了,下个五年,他希望能有更多人住进来,旅游休闲项目也要发展起来,这样就有更多机会在家门口打工挣钱。

当然,湿地边的生活不能只有人,天上的飞鸟,水里的游鱼,身边的红花绿树,一样都不能少。5年来,泉州对于两江流域的整治,也在慢慢改善着老蔡身边的生态环境,祖祖辈辈耕作的洛阳江边滩涂上,越来越多的鸟儿飞来过冬,“今年10月过后,我发现5种以前从来没见过的海鸟,其中还有一只长得很大的鹤,但很快就飞走,跟不上,不过,鹤是群居的鸟类,不会单独出现的。可惜,不是丹顶鹤”。

自从20年前跟湿地研究学者结缘,老蔡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土专家”,“跟5年前相比,现在常住在这里的海鸟变少,但过冬的变多;这些年实验的红树林新种法,跳跳鱼也出现了”,他认为,适当的耕种能让滩涂保持活力,水里有鱼、空中有鸟,这样的生活才有意思。

畅想未来

每年10多亿元治水

保护两江成为常态

环湾型城市,水是最不可少的,加快晋江、洛阳江两岸景观整治和同步开发,已成必然趋势。“我认为十二五的最大成就之一,就是提出很多环保创新,效果很明显,最重要的是变成常态化。”跟水污染治理打了十几年交道的泉州市环保局水环境监督管理科科长陈颖锋,对未来5年充满信心。

他说,两江是泉州的大水管,未来七库连通将形成大水网,保护两江就是保护全市人民的喝水安全。2013年,泉州推出“小流域赛水质”,已有41条小流域参赛,以小河净推动大河清,“晋江、洛阳江干流的截污工程都相当到位,水质都能在三类以上,因此要防止支流汇入的污水,最重要的是控制住工业废水的流入”,晋江的梧垵溪治理,还推出“销号制”:摸清工业污染源,每一处都编一个号码,彻底封堵消除后才注销,否则就一直跟踪追责,这种经验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地方所借鉴。

沿江沿海的湿地,本来就有吸收消化生活污水的功能,但一定要适度。“靠近城市区,尤其是两江入海口,开发势不可挡,但跟环保并不冲突,关键是配套要跟上。”陈颖锋说,现在新的小区、新的公路、新的片区,排污管网都必须先行,避免污水大量外流入江、入海,破坏水体环境,未来5年对两江的保护,要实施精准治污,小流域、跨境流域的污染治理,力度只会加大、不会变小。

“2006年,泉州市人大将近海污染治理列为议案,连续10年督办;从2010年开始,泉州市政府还加入重点流域,开始从源头上重视。10年治污,花了132亿元。”陈颖锋说,未来还会继续对黑臭水沟开战,每年100个项目、10多亿元投入,这样的力度肯定有保证的,“一个美丽的泉州,当然少不了河与海,还有生活在水里、水边的动物、植物”。

点睛解读

绿色发展和宜居环境

鼓励全民参与融入

美丽,很多人并不陌生,十三五的“美丽泉州”,有什么新的含义?

“首先是发展理念,必须是绿色的,不仅是目标,过程也要绿色;其次是环境保护,必须是绿色健康的,而且要与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直接相关。”作为“十三五”规划建议的主要参与者,泉州市委副秘书长、政策研究室主任刘曙庆说,这是一种对品质的追求。

以环境治理为例,明确3个重点,空气、水、土壤,都将在接下来的5年受到严控,以铁腕重拳治理污染。“泉州市已经通过国家生态市的考核验收,下一步是要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这是更高的目标,要走前头、当标兵。”他分析,围绕生态文明核心,发展规划、项目建设、生产方式、能源应用等必然要改变,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也要跟着变化。

绿色发展,将从政府主导、部门包干,逐渐向市民参与、融入生活,慢慢地进行改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落到实处,让好生态成为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切实提升人的生活品质。”他说,十三五实施的主体功能区战略,将划定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保护红线,合力构建生态共同体,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将更加健全。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显示全文

幸福泉州

广场舞阿姨的欢乐时光

在美丽社区里晒晒太阳,逗逗孩子,便是一种幸福

泉州市民眼中的幸福是什么?

家门口有所好学校。——初中生张蓉蓉;

换一个收入更高的工作。——文员黄秀如;

有地方跳舞,出门不操心。——社区居民林阿英

五年巨变

“综治黄牌”小区 变“美丽社区”

“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在音乐伴奏下,林阿英不停转身、抬腿,脸上一直挂着微笑。4年前,她怎么也想不到,会有这么一个宽敞的文化广场,供居民跳广场舞,让她感觉“幸福来得太突然了”。

阿英是1990年住进泉淮社区的,那时小区治安不好,她家先后有4辆电动车被盗;卫生也差,她每天买菜都要带2个塑料袋,一个装菜,一个装垃圾,从家到小区门口的400多米距离,能捡一小袋垃圾。

林阿英和姐妹伴爱跳舞,可2011年以前,社区没有固定场所,“跳舞跟打游击一样,东躲西藏的”。起初她们在居民楼下的空地跳。有一次跳得正欢,一桶水从天而降,泼中阿英和同伴。“每天制造噪音吵人,你们再敢来我就继续泼!”4楼窗口一位老人冲她们大喊。接着,几袋垃圾从老人楼下窗户飞出,阿英躲闪不及,又被砸中。第二天,她们换到其他空地,还调低了音乐。这次,竟有小石子从楼上飞下,吓得大家赶紧拔掉电源,各自回家。“没有专门的地方,我们也没办法啊!”当年,阿英搬出泉淮社区。

直到去年,听老厝边说,社区的基础硬件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都已经齐全了,她才又搬回来。

现在,每天晚上7点30分到8点30分,是阿英和老姐妹最欢快的广场舞时光。“有地方跳舞,出门不操心,这就是幸福啊!”除了跳舞外,阿英说,今年11月28日,泉淮社区居委会还把10月和11月过生日的60多名老人组织在一起,办了一场“慈孝生日会”,让她重新体验到了“生日快乐”的感觉。

对此,泉淮社区书记林志忍认为,精神的富足才是幸福之道。治安环境变好、社区硬件设施改善后,社区鼓励居民成立了象棋、书画、声乐等兴趣小组,还筹集4万余元,购置了空调、桌椅、电子琴等设备。

实际上,泉淮社区曾被列入“综治黄牌”。“老旧小区硬件差,我们只能雪中送炭,没法锦上添花。”林志忍说,2009年整个社区排水排污管道清淤工程被列为丰泽区为民办实事项目,小区逐步实施封闭式管理,将20多个出入口变成现在的11个出入口,设立了4个岗亭7个大铁门,25个视频监控探头,保安24小时轮流值班。2012年,泉淮社区开始“美丽社区”建设。今年,泉淮社区成为泉州市民政局开展15个新型社区治理的一个试点。

畅想未来

满足不同人的需求,才更幸福

幸福是什么?每个人的憧憬都不一样。家住鲤城的初二学生张蓉蓉说,幸福就是家门口有所好中学。她说,小升初时,按片区划分,她就读的是一所普通中学,而街坊整天讨论哪所中学好,挖空心思找人托关系。平时挺乐观的爸妈说到这个问题,就会吵架。妈妈埋怨爸爸没本事。“爸爸说,这是优质教育资源过度集中,分配不均匀导致,希望以后会有改变。”

2010年大专毕业的黄秀如,学的是中文专业,想进入媒体工作。可在招聘会上,她发现媒体招人的文凭起点是本科。她只能应聘文员、业务员等。“我希望就业时,相关部门能给我们更多就业指导,如职业前景和职业规划。给低文凭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不要让职场新人一毕业就失业。”黄秀如现在一家工厂当文员,她所想象的幸福,就是明年能换个收入更高的工作,年轻时多挣钱,将来好养老。

而对67岁的王丽花来说,幸福就是她活着的时候,政府能提高低保户低保金金额。2010年老伴去世后,女儿嫁去永春,王丽花独自照顾脑瘫儿子,每月靠低保金过日子。她说,社区经常组织志愿者去看她,送米、油等生活用品。但一个月500元低保金,仅仅给儿子和自己买药就得花掉200多元,她想让儿子天天都能吃上肉。

点睛解读

发展成果共享

让市民有更多“获得感”

你幸福吗?曾几何时,这个问题风靡一时。十三五的“幸福泉州”,又该如何去解读?“要从发展的根本目的来看,以人为本,成果共享。”泉州市委副秘书长、政策研究室主任刘曙庆认为,这是呼应前四个泉州,更是考量前四个泉州是否落到实处。

“特别要关注的是精准扶贫。泉州的贫困人口不多,但不能因此忽略,也要让他们享受到发展成果。”他说,全国要实现在2020年让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既定目标,也是十三五期间的重要任务,泉州虽然少,只有十多万,但依然不会松懈、不能松懈,务必全力以赴;其中,“空壳村”为代表的村财问题,尤其需要重点解决。

刘曙庆特别指出,《建议》明确要“补齐社会民生短板”,表明了一种非常坚决的态度:敢于面对存在的问题,并勇于承担责任和担当。“幸福不幸福,每个人的感觉不同,但有些问题和努力的方向是共融的:要推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他说,包括教育、文化、医疗、社保、就业、安全等老百姓最关心、与他们有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利益,将向约束性指标发展,要增强政府职责,提高城乡、区域、人群之间的共享水平。

他认为,幸福泉州所关注的是发展的重要支撑,随着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老百姓的获得感非常重要。只有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了发展成果,才能体现出一个城市的硬实力,更将成为这个城市的软实力”。(海都记者 徐锡思 林淑芳 谢洛静 吴月芳 花蕾 摄影 谢明飞 谢向明 田米 吕波 编辑 叶碧玉 陈世国 刘荣寅 陈林生 视觉 龚长旺 方立祺)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显示全文

事发安溪县城君悦华庭二期12号楼,

记者昨晚联系小区物业公司和开发商未果,业主已报警

昨晚,家住安溪县城君悦华庭小区的张先生拨打泉州晚报社24小时热线反映,他居住的君悦华庭小区二期12号楼地面出现塌陷,数小时内地面就沉降20厘米,数百名业主担心楼房出问题,不敢入睡。

业主打着手电照明,塌陷的地面底下是空心的

昨晚10时许,记者赶到现场,看到君悦华庭小区二期12号楼的地面塌陷,现场拉起警戒线。业主们聚集在楼下,不敢上楼睡觉。业主张先生告诉记者,昨天下午5时许,他就发现地面塌陷,当时地面沉降了10厘米左右,不少路过的电动车因为地面突然塌陷摔倒在地。到昨晚10时许,地面沉降了20多厘米。

张先生告诉记者,发现地面塌陷后,他和其他业主把地面挖开,发现地面底下是空心的。该小区2013年10月才交房,这么快就出现地面塌陷,让人很不放心。大家赶紧联系物业公司前来处理,物业公司表示要向开发商报告,并定于18日上午与业主协商,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查、解决。

昨天晚上,记者尝试联系该小区的物业公司和开发商,均未果。目前业主已经向当地派出所报警。(记者 林书修 昨晚11时安溪君悦华庭小区报道)

海都公益+尿毒症女孩最后100公里

生命凋零 爱会永恒

闽南网12月17日讯 昨日下午4点半,泉州宏福园冷风刺骨,24岁尿毒症女孩阿春的遗体火化了。

64岁的老爸尤书章呆呆地望天,不远处的火化房上空升起灰色的烟。还有40分钟,他就可以再将女儿捧在手心了。可这一次,已不能像女儿小时候那样,把她举得高高地逗她笑了。他手中提着装有爱心款的塑料袋子,感激和悲伤交织着。

前天上午,阿春在从永春来泉州做尿毒症透析的班车上,突然晕倒离世。老父亲不知道,女儿出门那一刻其实就是他和她的最后一面(详见《永春24岁尿毒症女孩病逝 花甲养父无钱办丧事》)。

4年来,为了治疗女儿的尿毒症,务农一辈子的他借了十多万元外债。女儿阿春也早早辍学,挑起家庭重担,带病打工赚钱,离世前夜还在服装厂加班到深夜。坚强如她,没有抱怨,患病4年竟未曾向工厂同事、儿时伙伴提及分毫。

故事经海都报及海峡都市报大泉州微信公众号报道后,读者们被阿春的坚强孝顺、尤书章的不离不弃感动,主动送去了爱心款,已累计达23.7万余元。

昨晚,尤书章启程回永春老家,希望这一趟回程,比他来的时候要暖些。

在阿春即将火化前,老尤坚持给女儿送去梳子,说“我姑娘爱美”

老爸:等一下!把梳子一起烧了,我姑娘爱美

昨天一大早,阿春的养父尤书章,让家里人把女儿的衣服、包包,还有她经常当枕头抱着睡的熊娃娃,交代班车带到泉州来,陪伴女儿一起走。熊娃娃有一米多高。工作人员说太大了,塞不进棺材。老尤急了,他的哭腔几乎说不清话,“女儿每晚把它当枕头,没它睡不了”,他抓起娃娃,执意跟进停放遗体的房间,将娃娃放进去。

即将推入火化,老尤突然想到什么,在袋子里翻找着。“等一下!等一下!”他冲工作人员喊,“还有一把梳子”。他佝偻着背冲过去,将梳子放在棺材上面。“我家姑娘昨天特地交代我的,要把梳子带上,她爱美。”尤书章看女儿最后一眼,慢慢转身,抹了抹顺着皱纹流下的泪。

1600多元的爱心款用于付丧葬费,宏福园还为老尤减免了710元丧葬费。老伯是农村低保户,还可凭发票到永春县民政部门申请补助。

闺蜜:你一副乐观模样,让我想流泪

好不容易找到阿春的小学同班同学,她或许是阿春生前最亲密的伙伴了。透过她,我们得以多了解阿春。

“她是我见过最坚强的人,是一个暖姐,”尤少苹和阿春同住一村,一起上学,一起放学。少苹记得,她遇到课业难题,总拿到阿春课桌上请教她。有时,她扭头冲阿春招招手,甚至眨眨眼,阿春就会走过来。“靠近她,感觉很温暖,”少苹说,阿春有耐心,喜欢帮助别人。有时,谁偷懒不愿做值日,她还主动搭把手。“我说她傻,她笑笑,眼睛弯成两道月牙。”

刚升初一,阿春连着两天没来上课,尤少苹知道阿春家条件差,以为是她父母不让她读书,放学后跑到阿春家。阿春正乐呵呵地帮母亲做饭,小小身子只高出灶台半头。阿春告诉她,她不想继续上学了,父母身体差,她想让父母过上好日子。没过多久,阿春去了晋江打工。俩人仍一直联系着。

尤少苹记得,阿春刚去上班时,在工厂不顺心,偶尔会打电话给她。“阿春从不在电话里诉苦,总挑遇到的新鲜事跟我说”。少苹了解她,阿春很节俭,如果不是遇到事情,阿春很少打电话,俩人短信沟通更频繁。阿春患病的消息,少苹还是从同村人口中知道的,她问阿春,“她一副乐观模样,让我想流泪。”

阿春节俭,每次阿春回村里看望父母,俩人会一起逛街,阿春有中意的,就多看两眼。出事前夜,阿春加班,只吃泡面当晚餐。为了省钱,她常买袋装的。“我劝她吃点有营养的,她却说,外头一个快餐得10多块,够她回永春的车钱了。”阿春工作后,省下的钱都给家里买年货。

俩人上次见面时,阿春跟少苹说起,母亲嫁到永春20多年,从没回娘家看过一眼外婆,她知道母亲心里非常想念。她只担心自己身子撑不到明年,想尽快带母亲回娘家。她给自己和妈妈买了身新衣,只为让外婆见到漂漂亮亮的女儿和外孙女。前天,记者在阿春家里看到两个包装袋,里面装着一件绿色韩版风衣和一套裙子。快递刚到,还没来得及拆开。

阿春遗体昨日火化,有爱的读者一天汇聚23.7万爱心款,替她尽点孝,抚慰她挚爱的养父母

孩子,让老爸最后看你一眼

老板:你一直默默无闻,同事都说你勤快

阿春出事后,服装加工厂老板郑金财说,有朋友打电话问他,直到经主管核实,他才确定阿春就是他厂里员工。“她一直默默无闻,同事说她挺勤快的,”郑金财说,工友们从朋友圈看到报道,自发为阿春捐款。工友王荣(化名),大家从不知道阿春家里这么困难,她平时总一副乐呵样子。工友印象中,阿春经常请假。郑金财听管理人员说,一个多月前,阿春来工厂应聘时,主动提出一周要请两天假。主管对阿春第一印象不错,欣然同意。昨天中午,郑金财带着捐款和阿春一个多月工资来到宏福园,送这位素未谋面的员工最后一程,“工友们不宽裕,但却是沉甸甸的心意”。

上一页1234下一页显示全文

闽南网12月18日讯 12月15日8点到今天早上8点,72小时里,我们的生活或许并没多大变化。天气变冷了,茶水凉得快了,衣服添厚了,夜里被子捂得更紧了。

可这72小时,永春蓬壶镇魁园村的尤书章,却经历人生中最难熬的痛楚,和最暖心的关怀。

72小时前,他那患有尿毒症的养女阿春,在来泉州做透析的途中晕倒离世。随后,阿春对抗疾病的坚强、对家庭亲人之爱的故事,牵动读者,截至昨晚,爱心款已近30万(详见《永春24岁尿毒症女孩病逝 花甲养父无钱办丧事》、《永春病逝尿毒症女孩昨火化 养父坚持烧梳子因女儿爱美》)。

昨晚,尤老伯让侄子王文裕向记者转达他的想法。他希望大家不要再汇钱给他了,“我的债务已经够还了,还完债,我和老伴会留下一点养老,剩下的爱心款,我愿意转捐给更有需要的人们”。

昨晚7点,送走了亲戚,尤书章攥着红塑料袋,还了第一笔债6000元

15日9:00

失孤之初 他每一分钟都心力交瘁

一年52周,每周透析两次,连续4年下来,阿春和生命赛跑了8万多公里。老尤知道,这孩子疲惫了。

失孤之初60小时里,父亲尤书章每一分都像打仗,寝食难安、心力交瘁。

出事当天上午9点多,尤书章坐上开往泉州的大巴,一路既害怕女儿没了,又心存一丝希望。

中午11点多,尤书章在泉州江滨路口下车时,鲤城临江派出所民警已在那里等着,他们没有把噩耗马上告诉他,而是带他到派出所,说了好多安慰的话,才告诉他女孩没了。

“那我女儿呢?在哪里?”尤书章的心沉了下去,带着哭腔。

此后的30小时内,尤书章都没见到女儿。阿春已躺在殡仪馆的冷库里,毫无知觉了。那天中午,民警递给老人一盒饭,可他吃不下。嚼着嚼着,饭粒就掉出来,鼻子一阵酸。

有好心人给他捐款,尤书章一直点点头说“感谢”,可失去至亲之痛,令他难以喘息。

12月15日晚上,尤书章在泉州亲戚家过夜,一夜难合眼,白胡茬一夜间长长了,和刀刻一般的皱纹相掩映。他心里只想着,能再看阿春一眼。

16日16:00

最后一眼 亲人们纷纷拉住他

直到16日下午4点多,尤书章才得以见女儿最后一次。阿春被从冷库里推出,被推向火化间。尤书章看了一眼,女儿被一个蓝色塑料袋套着,侧着脸,头发乱糟糟。若非亲人们拉住了,他差点就扑到女儿身上。火化的40分钟里,尤书章脸上的皱纹一次次被泪水打湿。

骨灰盒就那么一点点大。尤书章小心翼翼捧过的一刻,仿佛觉得时光倒流了。闪回到24年前——一个寒冷冬雨的日子里,他和妻子邓桂招,也是带着伞和雨衣,兴高采烈地到邻村,去抱养才5天大的阿春。

一家三口的时光,总是快乐的。每年芒种时节,阿春没人照看,正值壮年的尤书章,挑起扁担,一个篮子放镰刀锄头,一个篮子放阿春。秋收时,尤书章肩上的扁担没变,只是阿春的另一边,换成了稻谷。

前天晚上7点多,尤书章处理完女儿后事后,带着爱心款和8个亲戚,坐车回永春老家。他坐在后排,一路沉默。灯影一幢幢闪过,关于女儿的点滴犹如放电影一样,在脑海闪过。

阿春一年年长大,上学了,打工了,恋爱了。每次他问爸妈老了怎么办,阿春都会说“不怕,我养你们”。

无忧的天伦之乐,直到2011年出现断点:阿春查出患有尿毒症。此后,尤书章四处寻医问药,挨家借钱,心里憋着一股劲儿:哪怕拼了老骨头也要保住女儿的命。

坐一旁的侄子说些宽慰的话,“伯,别难受,妹妹是解脱了”。

小车开进魁园村已是晚上9点半。伸手不见五指的暗夜里,老伴邓桂招见丈夫回来,又哭得死去活来。乡邻们络绎不绝,挤满这间破旧的小土房,把安慰的话分成无数份,一次次说给尤书章和邓桂招。

上一页12下一页显示全文

神骑世界OL

时空召唤九游版下载

零之国度游戏